当前位置:首页>资料中心>技术文章>己烷雌酚与载体蛋白BSA及OVA偶联抗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己烷雌酚与载体蛋白BSA及OVA偶联抗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6 点击数:76

己烷雌酚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非甾体雌激素类似物,在畜牧业和临床医学中曾广泛应用,但其潜在的致癌性和内分泌干扰作用引发了严格监管需求。建立高效灵敏的免疫分析方法对己烷雌酚残留检测具有重要意义,而人工抗原的制备是开发免疫检测技术的核心环节。本研究聚焦于己烷雌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卵清蛋白(OVA)的偶联抗原制备,系统探讨其应用价值,为后续抗体制备和免疫检测奠定基础。

在抗原制备过程中,首先通过碳二亚胺法将己烷雌酚分子与载体蛋白进行共价偶联。该反应利用己烷雌酚分子末端的羧基与载体蛋白表面的氨基形成稳定酰胺键,通过优化反应物摩尔比、pH值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可获得较高偶联率的免疫原(BSA偶联物)和包被原(OVA偶联物)。紫外扫描光谱分析显示,偶联产物在280nm处出现特征吸收峰偏移,结合SDS-PAGE电泳验证,证实成功合成分子量增大的偶联复合物。通过计算偶联比发现,BSA偶联物中每个蛋白分子平均结合18-22个半抗原分子,达到理想免疫原要求。

制备的偶联抗原在免疫学应用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将BSA偶联物免疫新西兰白兔后,经间接ELISA检测发现,抗血清效价可达1:51200以上,表明该免疫原具有强免疫原性。竞争抑制实验证实,所得多克隆抗体对游离己烷雌酚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38ng/mL,交叉反应率实验显示对结构类似物双烯雌酚的交叉反应率小于5%,证明抗体具有高特异性和灵敏度。OVA偶联物作为包被原,在建立间接竞争ELISA标准曲线时呈现良好剂量-效应关系,检测线性范围为0.1-10ng/mL,满足实际样品检测需求。

在方法学验证方面,采用制备的偶联抗原建立的分析方法展现出可靠性能。对加标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时,平均回收率为92.6%-105.3%,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小于8%和12%,符合残留检测方法学要求。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分析30份实际样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0.983,验证了免疫分析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前处理简便,单个样品检测时间仅需90分钟,显著提升了检测通量。

己烷雌酚偶联抗原的成功制备为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通过优化偶联工艺获得的免疫原能诱导产生高效价抗体,建立的免疫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和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大规模样品筛查。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层析试纸条开发,拓展该方法在现场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该技术路线也为其他小分子半抗原的免疫检测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内容取材网络,仅供参考】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
  • 15898894496(同微信)
  • 我要留言
  • 周一至周五每天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