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料中心>技术文章>磺胺甲基嘧啶与载体蛋白BSA及OVA偶联抗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磺胺甲基嘧啶与载体蛋白BSA及OVA偶联抗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6 点击数:130

磺胺甲基嘧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的磺胺类抗生素,其残留问题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建立高效灵敏的免疫分析方法对磺胺甲基嘧啶残留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聚焦于磺胺甲基嘧啶与载体蛋白BSA及OVA偶联抗原的制备,并探讨其在免疫检测中的应用价值。通过优化偶联工艺,制备高特异性抗原,为后续抗体开发及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磺胺甲基嘧啶分子量较小,属于半抗原,需与载体蛋白偶联后才能激发机体免疫应答。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因其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稳定性,常被选作载体蛋白。偶联过程中,采用碳二亚胺法活化磺胺甲基嘧啶的羧基,使其与载体蛋白的氨基形成稳定酰胺键。通过紫外扫描和SDS-PAGE电泳验证偶联效果,显示偶联物在280nm处吸收峰明显偏移,电泳条带迁移率改变,证实偶联成功。

偶联比的优化是制备高效抗原的关键因素。实验通过改变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投料比,系统考察不同偶联比对抗原免疫原性的影响。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测定最终偶联比,确定BSA偶联物中磺胺甲基嘧啶分子数为12-15,OVA偶联物为8-10时免疫效果最佳。此偶联比既能保证足够的半抗原表位暴露,又避免因过度偶联导致蛋白结构改变影响免疫识别。

制备的偶联抗原通过Balb/c小鼠免疫实验验证其免疫原性。采用背部多点皮下注射法,以弗氏完全佐剂和弗氏不完全佐剂乳化抗原进行免疫。经四次免疫后,间接ELISA测定血清效价均达到1:64000以上。竞争抑制实验显示,抗血清对磺胺甲基嘧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8ng/mL,交叉反应实验证实其对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5%,表明偶联抗原诱导产生了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多克隆抗体。

在应用研究方面,基于制备的偶联抗原和抗血清,成功建立了磺胺甲基嘧啶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在0.1-10n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5ng/mL。对牛奶和猪肉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5%-110%,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满足残留检测要求。与HPLC方法对比结果显示良好相关性(R2=0.987),证实该免疫分析方法可靠有效。

本研究系统优化了磺胺甲基嘧啶与BSA及OVA的偶联工艺,制备的偶联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建立的免疫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为磺胺类抗生素残留监测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免疫层析试纸条开发,以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该研究为食品安全监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理论参考。



【内容取材网络,仅供参考】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
  • 15898894496(同微信)
  • 我要留言
  • 周一至周五每天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