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料中心>技术文章>磺胺二甲嘧啶SM2与载体蛋白BSA及OVA偶联抗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磺胺二甲嘧啶SM2与载体蛋白BSA及OVA偶联抗原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6 点击数:169

磺胺二甲嘧啶(SM2)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畜牧业的磺胺类抗生素,其残留问题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为建立高效灵敏的免疫检测方法,制备SM2与载体蛋白(如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的偶联抗原成为关键步骤。本研究旨在探讨SM2-BSA/OVA偶联抗原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免疫分析中的应用价值,为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SM2偶联抗原的制备通常采用重氮化法或碳二亚胺法。重氮化法通过SM2的芳香氨基与载体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偶联,反应条件温和且产率较高。碳二亚胺法则通过活化SM2的羧基与载体蛋白的氨基形成酰胺键,适用于不同结构的半抗原。制备过程中需优化反应时间、pH值和摩尔比等参数,并通过紫外扫描、SDS-PAGE等方法验证偶联效果。实验表明,SM2与BSA的偶联比维持在15:1至20:1时免疫原性最佳。

在免疫分析应用中,SM2-BSA作为免疫原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SM2-OVA则作为包被原用于建立间接竞争ELISA。研究表明,基于该偶联抗原开发的检测方法对SM2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可达0.1-0.5 ng/mL,交叉反应率低于5%,表现出优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此外,该偶联抗原还可应用于胶体金试纸条和荧光免疫层析等快速检测技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

偶联抗原的稳定性是影响检测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冻干保护剂优化和4℃保存条件筛选,SM2-BSA/OVA偶联抗原可保持12个月以上的免疫活性。加速实验显示,其在37℃下保存30天后效价下降不超过15%,表明其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为标准化试剂盒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综上所述,SM2与BSA/OVA的偶联抗原制备技术成熟,应用效果显著,为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提供了高效工具。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新型偶联策略和纳米材料载体,以提升检测性能并拓展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范围。该技术的推广将有助于完善兽药残留监管体系,保障动物源性食品的安全供应。



【内容取材网络,仅供参考】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
  • 15898894496(同微信)
  • 我要留言
  • 周一至周五每天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