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料中心>技术文章>荧光标记小鼠抗O型口蹄疫抗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荧光标记小鼠抗O型口蹄疫抗体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6 点击数:85

口蹄疫作为一种高度传染性的动物疫病,对全球畜牧业构成严重威胁。O型口蹄疫病毒因其流行范围广、变异速度快,成为防控重点。抗体检测技术是疫情监测的核心手段,而荧光标记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本研究聚焦荧光标记小鼠抗O型口蹄疫抗体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建立高效检测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在抗体制备阶段,采用重组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筛选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细胞融合后经三次亚克隆获得稳定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间接ELISA测定效价达1:51200。抗体纯化采用Protein G亲和层析法,SDS-PAGE显示重链与轻条带清晰,纯度超过95%。荧光标记环节优化了FITC标记参数,确定pH9.0碳酸盐缓冲体系中抗体与荧光素质量比为1:8时标记效率最佳,荧光强度与背景信号比值达23.7。

性能评价实验证实,制备的荧光标记抗体具有优良的特异性。交叉反应测试显示与A型、Asia1型口蹄疫病毒无显著结合,与牛冠状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等常见动物病原体的交叉反应率均低于2.3%。灵敏度分析表明,该抗体可检出最低0.15μg/mL的靶抗原,较常规ELISA试剂提升8倍。加速稳定性试验中,4℃保存6个月后荧光强度保持率仍在90%以上,符合诊断试剂盒储存要求。

在应用研究方面,该荧光标记抗体成功构建了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设计,以金标抗体为捕获线,荧光抗体为检测线,检测限达到3.2×10^3 TCID50/mL。临床样本检测显示,与RT-PCR方法的总符合率为96.4%,kappa值为0.92,具有极强的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该技术对亚临床感染样本的检出率比胶体金法提高37%,特别适用于早期感染监测。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荧光标记抗体在多重检测体系中表现突出。通过搭配不同荧光标记物,可实现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亚型的同步鉴别。流式细胞术分析证实,该抗体能有效区分感染细胞与正常细胞,阳性细胞检出率与病毒滴度呈线性相关。这些特性为建立高通量检测平台奠定了基础,在口岸检疫和疫情溯源中具有独特优势。

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荧光标记小鼠抗O型口蹄疫抗体的成功制备为口蹄疫诊断提供了新型工具。其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及良好的稳定性满足现场检测需求,多重检测能力更拓展了应用场景。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抗体表位特征,优化标记工艺以降低成本,推动该技术在基层防疫中的普及应用。该成果不仅提升口蹄疫防控效率,也为其他动物疫病诊断试剂的开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内容取材网络,仅供参考】
在线客服
  • 销售热线:
  • 15898894496(同微信)
  • 我要留言
  • 周一至周五每天9:00-17:00